警校联动开安全联席会,赋能辅导员守护学子平安

添加时间:2025年10月24日 浏览:

校园安全是学子成长的“生命线”,法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奠基石”。为进一步深化警校协作、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切实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与法治素养,2025年10月22日,我院与茶山派出所联合召开警校联动安全联席会暨辅导员“谈话赋能”技能工作坊活动。茶山派出所潘鸿浩警长团队出席并作专题分享。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华、学工办全体辅导员参会,围绕学生安全管理、法治教育普及、危机事件预防等核心议题深入交流,共商平安校园建设良策,为学子成长保驾护航。

案例剖析明形势,警校同心破难题

“近期高教园区有学生因‘刷单返利’被骗数千元,还有同学因情感纠纷引发矛盾……” 会议伊始,潘警长结合高教园区最新安全动态,用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通报了近期高校学生群体中高发的安全事件类型,重点聚焦电信网络诈骗、心理危机、情感矛盾、学业压力等四大类潜在风险。

潘警长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学生安全管理的难点,强调预防永远比处置更重要,并建议学院从源头排查、过程干预、事后跟进三个环节入手,与警方形成家校警协同合力,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安全防护网络。

针对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潘所长还现场拆解了“冒充客服退款”“虚假交易”“刷单返利” 等常见诈骗套路,手把手教辅导员如何引导学生识别骗局,并反复强调一定要督促学生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这是守护财产安全的‘第一道屏障’。此外,他还结合盗窃、打架斗殴等校园常见案件的法律量刑标准,开展生动的普法教育,提醒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守住法律底线,树立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

聚焦心理护心灵,动态监测筑屏障

潘警长在交流中特别强调,心理困扰已成为诱发学生安全事件的重要因素,必须高度重视。他建议学院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监测机制,对存在心理压力、学业困难、家庭变故的重点学生群体,建立“一人一档”动态关注台账,同时打通警校信息互通渠道,确保一旦出现危机苗头,能实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对此,学工办主任邹涌彬表示:“要把学生安全工作尤其是心理健康融入日常,要带头把自己自觉摆入‘辅导员-班主任-班委-心理委员-寝室长’五级预警体系,提升谈心谈话的关键质效。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与派出所的沟通对接,对苗头性问题有前置关注。

法治科普强能力,赋能管理促育人

“辅导员在处理学生矛盾时,如何把握法律边界?”“遇到突发事件,流程上要注意哪些细节?”在互动交流环节,辅导员们结合日常学生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向潘警长请教。

潘警长结合具体管理场景,通过解析校园侵权纠纷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侵权责任法律知识点,帮助辅导员提升依法管理、科学育人的能力。

瓯海区公安分局茶山派出所詹峰所长在后续线上研判中特别补充强调:“辅导员在处理学生矛盾时,若遇到可能涉及边界地带的情况,可第一时间与警校驿站联系,避免因处置不当引发后续问题。派出所也会定期为辅导员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帮助大家提升依法管理水平,共同为学生营造法治、安全的校园环境。”

学院党委要求全体辅导员将所学法律知识与谈话技巧融入日常工作,提升依法管理、科学育人的能力,打造护航学生成长的 “硬核实力”,切实把法治教育转化为育人实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常态联动启新篇,共绘平安新画卷

此次警校联动安全联席会,既是案例研判、普法宣讲、实务研讨的深度融合,也是警校资源互补、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接下来,我院将与茶山派出所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安全主题讲座,走进班级、宿舍普及安全知识,开通紧急情况联动通道,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王晓华副书记在总结时对全体辅导员提出要求,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压实安全责任,把法治教育融入主题班会、谈心谈话等日常思政工作中,引导学生既做“安全守护者”,又当“法治践行者”。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警校协作,为学子打造更安全、更稳定、更和谐的成长环境,让青春在平安守护中绽放光彩!

一审:李嘉丰

二审:邹涌彬

终审: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