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锂/钠金属负极虽具备极高的理论容量和较低的还原电位,但仍面临枝晶生长、容量衰减与安全性差等挑战。与传统电解液相比,共晶电解液具备高离子迁移数、宽电化学窗口、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可调控的分子间作用力等优势,在提升循环寿命、快充能力、高电压稳定性和温度适应性等方面展现出的巨大优势。

近日,我院侴术雷教授、李林特聘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发表题为“Eutectic Electrolytes for High-Performance Lithium/Sodium Metal Batteries”的综述文章。该综述聚焦近年来在共晶电解液领域的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其在锂/钠金属电池中的应用潜力与关键挑战。本文从共晶电解液的形成机制出发,详细探讨其物理化学特性并系统总结了其在提升循环稳定性、快充能力、高电压兼容性与温度适应性等方面的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该综述为高性能锂/钠金属电池电解液系统的分子设计与界面调控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文章发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温州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第一作者是我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徐旭,我院侴术雷教授、李林特聘教授及周洵竹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相关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enm.202503001
作者:李林课题组
一审:温正灿
二审:雷云祥